top of page

Covid-19 有機會和 SARS 一樣帶來房產價低潮嗎?



危機的降臨往往伴隨著投資新機遇,當年 SARS 風暴來勢洶洶,主要的傳染地區位於亞洲,造成亞洲地區經濟、股票雙雙大跌,短短八個月的時間,香港、台灣、中國的主要城市房價急跌至少一成。


以台灣為例,台灣在 2002 年 3 月開始有病例出現,4 月爆出院內感染,使全台恐慌達到前所未見的程度,恐慌心理讓購屋人怯於進場,沒人願意涉入房市使房價大跌,當時只要敢投入房地產的人,至今已賺了三倍的房價。


那麼是否能夠複製相同投資經驗在這次的全球疫情之中?答案是不行的,因為 SARS 和 Coivd-19 兩者的時空背景皆大不相同,不論從消費者心態、市場需求、供給成本進行分析,都難有相同暴跌機遇出現。


SARS對亞洲經濟造成短期衝擊


2003 年 SARS 危機入市的背景

當年受到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各國經濟衰退,才正要緩過來就被 SARS 重擊,所幸這場疫情僅是短暫的衝擊,影響不足一年,原則上無法扭轉原本的經濟趨勢,然而卻因為亞洲各國對於新型傳染病應變不及,這才造成國民恐慌,再次加劇了經濟惡化。


過度推高房價,一遇重大災難發生便易跌落


回到台灣,當時的房地市場已經維持了將近 10 年的下行週期,且房貸利率維持在高水平上已久,長期抑制了房價成長。在 SARS 擴散後,民眾恐慌情緒達到最高,全國消費低迷,導致部分屋主無法承受壓力開始低價拋售房屋,另一方面建商體質與財力皆已不可同日而語,不願意苦撐著房價,這才使價格崩落。


房貸利率由高轉低,才得以刺激民眾借貸


能夠在大跌後又大漲的關鍵因素在於政府開始著手挽救經濟,當時央行利率下修到僅剩 1.375%,同時立法院還將土地增值稅減半,多項利多政策釋出加上低房價讓置產成本減少,這才使 SARS 疫情結束後立刻吸引大批人搶房,成功讓房市冷清的局面復甦。



Covid-19 無法複製過往經驗

在全球經濟放緩,金融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彈性的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框架能夠減輕貨幣貶值對通貨膨脹的傳導效應,各國央行在本次疫情的表現上多有鴿派傾向,紛紛下調利率以減緩經濟衝擊。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正在大力印鈔票,過多的資金注入市場,讓民眾因為擔心通膨而紛紛將資金轉往其他金融投資產品,導致當前股市大漲。今年美股經歷多次的暴漲暴跌,不論是疫情初期發生的十天內觸發三次熔斷,過度的上揚讓許多經濟學家擔心有泡沫化的風險,居高不下的恐慌指數也應證了這一點。市場信心不足反應在多項保值產品上,黃金一度衝破 2000 美元,白銀也在三個月內翻被上揚至 29.82 美元,包括各國房地產皆有逆勢成長的趨勢。


種種跡象顯示,各國政府的印鈔票外加低利率經濟刺激政策讓民眾的資金紛紛導入到不同的投資產品工具中避險,在各國房地產市場中我們都能夠看見,本次疫情非但沒有恐慌性賣盤出現,反而促成各區榮景,房地產儼然成為國際資金避險港灣。



Aggregate developments in real residential property prices


房價沒有暴跌,國際房產依舊值得入場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在 2020 年 11 月份發布的住宅房地產價格統計,第二季度全球房價已出現飆升現象,與去年同期相比以增長 1.9%;發達經濟體的住宅房地產價格平均上升 3.7%,是全球自 2016 年底以來最快的增長率。


英國在 2020 年 3 月自房地產印花稅假期實施後,讓過去幾年的房市焦點由高房價的都市精華蛋黃區或豪宅市場轉往通勤郊區,使 2020 年跟過去大不相同,頂尖住房的交易平淡,價值 35 萬至 45 萬英鎊房產交易熱絡,從前大家擔心由投資客炒房的狀況,在本次疫情的壓力測試下可以看到,漲勢由蛋黃區轉移至蛋白區,是當地中產階級崛起的好現象。


至於未來增長的曲現能走多遠,取決於該國政府釋出的利多政策維持多久,一但政策取消或回歸常態,成長曲現將回到經濟基本面,屆時若民眾購買能力未能有所提升,薪資房價比壓力過大,可能將再度放緩成長,除非是自用住宅需求增強,否則就只能是緩漲格局。


國際局勢不穩時,最重要的是安全投資

2021 年在全球疫情壟罩之下,情況仍未明朗,各項金融市場也充滿著未知。國際投資人選擇投資大型經濟體國家的房地產,最主要的原因便在於優良的抗跌性,相較於新興國家的短期高成長,但一到遇到國際情勢不穩的情況,暴跌的機率也更大,尤其是在如同今日油價、貿易、股市等各方面都劇烈波動的環境中,能夠安全地持有資產才是首要考量。

 

Referenc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