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牛年迎新春,子歲先行富貴路,丑年更登輝煌階


特拉法加廣場上的舞龍表演


倫敦新年巡遊慶典(London’s New Year’s Day Parade)作為開年後的第一個大型活動,每年都邀請了各界團體參加,有多達 50 支隊伍的遊行花車出場,吸引超過 70 萬名觀眾一同歡慶,是除了中國以外規模最大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

2018年倫敦特拉法加廣場新春活動

倫敦過年氣氛濃 在春節到來前的一至兩週,大家已經開始張燈結綵,各個街道被小紅燈籠串連在一塊兒,華人社區中心邀請書法家大筆揮毫地作上幾副新春賀聯好讓人帶回家,亦或舉辦剪花窗紙的活動讓民眾參與,人們熙熙攘攘地準備過年,好不熱鬧!春節期間,大遊行隊伍除了有舞龍舞獅群大陣營的表演外,還有中國傳統歌舞、刀劍武術展演等,許多知名的中國藝術家都會到場大展風采,當然,會場周邊必不可少的還有中華美食一條街,活動期間絕對能夠滿足你挑剔的胃。


作為一個多族群的城市,倫敦尊重各個地區的文化傳統,即便不是華人,在這個時節中,每個人都會買上些紅色的東西討吉利,或向朋友們講上一兩句新年快樂(中文:Xin Nian Kuai Le/粵語:San Nin Faai Lok)或恭喜發財(中文:Gong Hei Fat Choi/粵語:Gong Xi Fa Cai)的吉祥話,首相以及市長也會趁機發表新年祝詞。


今年倫敦華埠商會(London Chinatown Chinese Association)公告,由於政府的封鎖限制,往年舉辦在中國城以及從特拉法加廣場延伸到西區的新春活動將在2月14日轉為線上舉行。

倫敦中國城牌樓之一-倫敦華埠


中國城的起源 許多新春傳統活動都是從我們最喜愛的中國城開始舉辦的,中國城是如何從一個無名的倫敦小角落,蛻變成當今亞洲文化的中心呢?


中國城多采多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50 年代中式餐館與企業興起之前,起初它甚至不在現在的地點,而是位於東倫敦的萊姆豪斯(Limehouse),這裡是最早的華人社區。由於當時海上貿易頻繁,為了服務貨船上的船員們才開始營運餐廳和商店,可以說是最早的中國城了,後來因政府的拆遷命令,此處才遭受沒落的命運。


爵祿街一隅


華人傳統居住社區 華人移居到英國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一百五十年了,但根據記載,最早移居英國的華人是 1685 年的沈福榮先生,當時隨著傳教士遠渡重洋來到英國的他,擔任英國牛津圖書館的中文書籍管理員。


目前英國有 33% 的華人都居住在倫敦,其中又可依照移民來源的國家分成五大族群,中國、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台灣,近代的華人移民浪潮在二戰後開始,隨著人數的增加華人社區開始擴張。


以下是四個傳統華人定居區域跟大家分享,最早期的一批香港人移民多身懷大筆資金而能選擇住在傳統貴氣的倫敦北邊漢普斯頓(Hampstead),爆發的資產階級看準了矜貴的西倫敦切爾西(Chealsea),溫馨的中產階級則選擇在單純的住宅區加拿大水畔(Canada Water),新一代的亞洲人年輕人則選擇在交通便利的金絲雀碼頭落腳(Canary Wharf)。


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唐寧街逗弄兩頭醒獅


瑞閣祝你牛兆豐年,富貴滿盆 細數鼠年經歷的大紀事,紛擾的一年總歸大家是團結度過了,如今新春蒞臨,金牛報到,不論你來自何方,身在何處,以什麼方式慶祝春節,我們祝福大家都新春快樂,並擁有一個繁榮、祥和的牛年。

 
bottom of page